添加微信
添加收藏
描述
描述
大禹手绘
描述
大禹手绘
校区选择
山西
成都
武汉
郑州
兰州
描述
400-006-9000
描述
描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理论研究生招生考试真题2017年

作者: 时间:2019-06-27
大禹手绘整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理论研究生招生考试真题2017年

大禹手绘整理历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研究生招生考试真题2017年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全球城市城市用地urban land与城市用地平衡urban landuse balance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如城市的工厂、住宅、公园等城市设施的建筑活动,都要由土地来承载,而且各类功能用途的土地经过规划配置,更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而有机地运营。

城市用地平衡是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实际需要,对各类城市用地的数量和比例所作的调整和综合平衡。用地平衡是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关键问题。

2.专用绿地specified green space与防护绿地green buffer

专用绿地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或设施,以及工厂和部队驻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专用绿地不列入城市用地分类中的绿地类,而从属于各类用地之中。如工厂内的绿地从属于工业用地,大学校园内的绿地从属于高等院校用地等等

防护绿地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3.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与人口净密度net residential density

人口毛密度与人口净密度为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

人口毛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即规划总人口与居住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人/hm2),人口净密度是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4.城市生态系统city ecosystem与城市生态平衡balance of city ecosystem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有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城市生态平衡是在城市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构成要素(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5.历史文化保护区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与历史地段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历史文化保护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基本相同,以后的保护规划中都采用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历史地段是城市中最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积淀的地区。历史地段保护的保护一般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与景观系统的保护。针对城镇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地区或局部系统,明确保护内容,划定范围,并提出保护措施与要求。


二、简答题

1.城市规划公共干预的方式有哪些?

答:城市规划的公共属性: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一种公共干预的手段,一种职业技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特定阶段对其所施加的某种具有目的事件的影响。

城市规划公共干预的方式:

①直接干预方式。从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到借助有关法规的制定来实施规划,这种管理城市物质环境发展的方式是规划的直接干预方式;

②间接干预方式。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途径影响有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来迂回地达到规划干预的目的。

规划干预的实施方式:

①一方面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空间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直接规划政策起作用;

②另一方面,通过基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起作用,这些公共政策一般包括: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社会供给计划,税收、补贴、补偿方面的政策,以及政府的供地计划等。

2.城市土地使用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答:(1)背景:

中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中央政府行使国有土地所有权代表职能。这使得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时,除了运用财税、金融手段,还可以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加以配合。城市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明确对城市用地控制的意义,进而更好地发挥城市用地控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节约、合理、科学地使用好城市用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使用控制的意义:

①城市用地控制是保护和管理城市土地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②城市用地控制是保护和管理城市用地的前提与基础。

③合理进行用地控制,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2)地使用兼容控制包括两方面涵义:

其一是指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在同一土地中共处的可能性,

其二是指同一土地,使用性质的多种选择与置换的可能性。

土地兼容控制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城市规划确定的每块城市土地的使用性质,是根据城市用地的区位、规划用地布局与结构、交通组织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受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活动需求所制约,也受到市场供求调节机制的影响。由于对城市本身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局限与城市自身发展受众多外部因素影响而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使得由预先编制的城市规划所确定的某些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在之后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因某些因素的出现或改变而需要对某些地块的使用性质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与调整是完全正常的。为此,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在明确每块土地使用性质的同时,必须提供一种灵活性与宽容度。并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维护规划的原则性与严肃性的同时,要适应这种对规划可能存在缺陷进行合理修正并符合市场调节需求的现实。

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城市格局的保护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其重点是什么?

答:(1)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与记忆

②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

③文化遗产保护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

④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需要。

各级保护规划的目的: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及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①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护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所有的保护措施都应该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目的是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保护外观整体风貌,不只是建筑物,还包括环境风貌多重内容;维护并发扬原有的使用功能,不只是保护物质躯壳,还应包含它们承载的社会、文化活动,保持活力,延续生活。

③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的目的是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它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2)相关概念: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市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与特点。

城市的格局,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几个层次的关系

①物质形态方面一是大的自然山水环境关系;二是城市布局空间构成关系(城门、城楼、城墙、城壕、钟鼓楼等);三是城市公共功能空间布局关系(商业、居住、交通、景观等);四是重要标志建筑。

②精神形态方面一是历史沿革;二是文化特质(包括历史大事、名人、民俗等)。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城市本质所在,而不仅是某些孤立和局部的历史文物遗迹。这些需要保护的要素方面既可能是历史的或传统的,也可能是现代的,关键是看它在表现城市特征和构成城市景观方面的作用。

意义:

城市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是对城市格局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的研究,同时保护古城的历史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变化,只有处于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的城市才有意义,运动是城市的内在属性。所以了解城市格局历史沿革对于古城格局的保护以及局部的更新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论述题

结合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转型特征及其目标,论述当前城市规划的问题,主要趋势和对策?

答:发展背景:

我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方面,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经济动力方面,由要素转为资本与创新;经济结构方面,由增量转为增量与存量并存。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方式也在新常态的影响下迎来了转型。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至关重要的阶段便是现在新常态下的转型期。

规划转型特征:

当前城乡规划的目标在于回归理性常态、认清自身局限性、更加关注实施,进而保持城乡规划的本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常态”下城乡规划转型需要,急需通过构建中国特色规划理论体系、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创新规划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建立走向全社会规划参与机制等创新策略,促进城乡规划成功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

城乡规划领域的新问题:

①规划失灵现象对行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城乡规划虽然具有高尚的理想,直至城乡整体的、长远的、公共的利益,但其所涉及的政府、企业、民众、专家四类利益主体,都有各自不同层次的需求,但规划往往不能满足所有要求。

②规划理论发展滞后知道实践出现偏差。理论体系的构建在我国城镇规划的发展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的发展,我国城乡社会产生的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使我国的规划理论滞后问题越发凸显。

③体制机制障碍使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保证。规划体制机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划学科长期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城乡规划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得更为突出,对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a.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b.城乡规划编制的发展理念滞后使得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失调。

  c.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亟待优化。

  d.相关规划的衔接管理存在欠缺。

  e.城乡规划的监管参与机制缺失。

城乡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①新的规划发展理念不同涌现。

     a.城市系统论日渐得到理论界认同。b.系统规划思维方法推动实践创新发展。c.“产·城·人融合”发展成为城镇规划目标。

    ②规划发展模式正在经历转型。传统规划是增量扩张型规划,“新常态”的资源环境硬约束下,规划到了从数量和规模向质量和效益转变的阶段。

    ③规划编制管理走向协同整合。长期以来,我国各类规划由于编制主体、规划目标、运作机制、编制办法、技术标准的不同等,导致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推动规划协同整合,实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空间,一个空间一个规划”,成为新时期城乡规划发展的目标和趋势。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对策:

①立足阶段国情实际,构建中国特色规划理论体系。

②加强规划协同整合,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编制。

③适应常态发展需要,推动规划发展模式创新

④创新规划参与机制,实现从规划师的规划走向全社会的规划。

总结:

新常态下的城乡规划发展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难免会出现转向的迷茫和困惑、路径转变所带来的阵痛和寒冷,但只要我们立足中国国情,紧跟经济社会需求方向,保持发展理性,回归规划常态,坚持用创新的办法解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就能促进城乡规划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市政工程规划

四、简答

在平原地区的某中等城市地形呈中心高,周边低的“凸”性特征,且是较为分散的组团状,进行给排水系统规划时,适宜选择哪种方式,其理由是什么?

答:相关概念:

排水工程是指收集和排出人类生活污水和生产中各种废水、多余地表水和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方式要根据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处理厂位置、周围水体情况、污水种类和污染情况及污水处理利用的方式等来确定。

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①正交式布置②截流式布置③平行式布置④分区式布置⑤分散式布置⑥环绕式布置⑦区域性布置。

根据题意,排水系统适宜选择分散式布置,即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常采用辐射状分散布置,各排水流域具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种布置方式干管长度短,利于利用自然高差输送污水,管径小,管道埋深浅,可根据各组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布置排水系统,利于节省成本。




第三部分中外城建史

五、绘图题

1.绘制唐长安城平面图,并进行相应标注。

2.绘制佛罗伦萨城中由西格诺利亚广场及教堂广场所构成的中心区域平面图,并进行相应标注。



六、简述题

简述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实践方案与特点。

答:社会背景:

18、19世纪之交,是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的生产方法和交通通讯工具已经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工厂代替手工作坊,城市在旧的躯体上迅速增长,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于是从文艺复兴以来,作为政治控制手段的城市规划完全不适合了,要求探索新的理论和进行新的实践。

实践方案:

①托马斯.摩尔空想了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以到达,城市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废弃财产私有观念。

②安得累雅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主张废弃私有财产制。

③欧文“新协和村”居民人为300-2000.,村中设有公共用的厨房,食堂,幼儿园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工场,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全村产品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共有。

④傅立叶的法郎吉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

总结: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当时并未产生实际影响。但他们的设想中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实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以及其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是为着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在城市规划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七、论述题

简述近代时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上海几次重要规划及主要特征,并结合今天城市规划就相应特征谈谈你的观点。

答: 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上海,这时租界已收回,原以江湾为中心的新市区计划没有再考虑的必要。但是由于上海处于重要的地位,人口已增至500多万,居住问题异常严重,使上海积累的许多矛盾也更加尖锐化,国民党再次考虑了上海市的规划问题,先后制定了大上海都市计划一二三稿。

三稿内容要点:

一稿,内容 包括大上海区域计划及上海市土地利用计划和干道 系统计划。在现有市区外围设一绿化及农田环形地带。

二稿,适当提高人口密度,以免市区范围过大;对铁路、港口等技术问题又作了详细研究;还按照“邻里单位”作了改建闸北西区的详细规划。

三稿,提出疏散市区人口,提高绿地比重,拟定南北快速干道系统,在吴淞蕴藻浜建造集中的挖入式新港。外围各分区单位均有工业及居住区,以免人流过分向市中心区集中。

所运用的规划思想: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欧文和帕克的卫星城理论、佩利的邻里单位理论、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均在规划中得到运用。

规划①体现了城市规划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与协调发展的理念,

②体现了统筹城乡的空间战略思想,

③体现了区域的思想。

④提出了都市计划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把城市规划从单纯的空间艺术构图中解脱出来,置于科学的基础上。

⑤在实施上运用了土地区划规则和指标控制等方法,将规划纳入法规控制,以保证实施的严肃性。这些都是当今规划所强调的要点。

总结:

如今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已经启动,阅读前人的规划,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演变的轨迹、更深刻地理解当今现实的本质、更准确地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四部分道路交通规划

八、论述题

分析说明城市发展与城市道路系统发展的关系及特点。

答:相关概念: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城市道路交通的物质载体是随着城市形成而形成的。城市道路对于城市来说,它是城市的基本骨架,一方面对城市的形态及结构起着支撑作用,及其用来划分各类不同性质的用地; 另一方面城市道路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就像人的血管一样,为城市输送新鲜的血液,使城市充满活力。

道路与城市的发展特征: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城市由小城市发展——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形成了一种同心圆式或年轮式的用地布局和道路网络。由用地的集中式布局发展到组合型布局,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和结构也要随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城市在形成初期的规模较小,也就是旧城的核心部分,“旧城”多呈单中心集中式布局,城市道路常为规整的方格网,虽有主次之分,但宽度较窄,密度偏高;

当发展到中等城市规模时,仍可能呈现集中式布局,但同时出现多个次级中心,逐渐形成多中心、较为紧凑的组团式布局。城市中心组团仍然保持旧城格局,但外围组团形成更适合机动交通的现代城市三级道路网,仍保持方格网道路系统。

当发展到大城市规模时,城市道路系统开始向混合式道路网转化。城市可能呈“组合型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网进一步发展形成混合型路网,出现了加强城区交通联系有重要作用的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网的需求,并与快速路网组合为城市的疏通性交通干线道路网,城区之间也可以利用公路或高速公路相联系。

总结:

良好的道路系统不但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还能够促进城市良性发展;反之,将会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甚至是频繁的交通事故,进而阻碍城市发展,是城市处于混乱的状态。因此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要与城市的发展规划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联系我们
大禹手绘培训 
联系人:吴老师 
手机:17791679520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建大南门150米 
描述
描述